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80多年,但侵华日军731部队尘封的历史罪证仍在被不断追证。电影《731》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那段历史真相,它揭露了日军编织的谎言、惨绝人寰的人体和细菌实验、妄图对罪证的消灭和掩藏。但影片的核心意图并没有停留在对日军暴行的刻画上,而是以国际视角讲述了不同民族人民的团结抵抗,描绘了在惨烈环境下市井贩夫、街头艺人、医生等一众小人物对生的渴望和自我牺牲的人性光芒。他们身份的转变、不屈的牺牲、对暴行的呐喊、对生的不懈追求,才证明了民族的脊梁和人性的崇高,才是对日军罄竹难书的罪恶的有力控诉。
一、从冒名者到拯救者
影片《731》以主角王永章的视角铺展开来,观众跟随着他的探索不断认识到日军虚伪的谎言和泯灭人性的真实面貌。他从冒名英雄成长为自由的引路人,他是一位失败的拯救者,但永远在不屈的抗争。
王永章的出场是一位倒卖日本净水器的市井小人,他自称是抗日英雄王子阳,以这样的方式帮助产品销售;在被抓到731部队后,他凭借多年与外国人交往的经验,自荐成为了日本人的翻译官,负责分发饭食和宣喊“天皇亲善,食物宝贵,健康换取自由”的口号(谎言);在看到遭受电刑的非合作者时,他想的是如何保全自己,积极与日军合作。最初的王永章,是一位识时务的投机者,是总能在环境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聪明人。他精明狡狯但也内心善良,在监狱内看到一位丈夫担忧身怀六甲的妻子时,他也会“强借”别人的钱财偷偷塞给那位茫然无措的丈夫,以便在关键的时候使用。但当王永章潜入胶卷室,发现了那些所谓“自由”的人成了残忍实验的试验品、识破了日本人用口号和影像为他们编织的谎言。目送一批又一批囚徒欣喜的走向那虚假的希望时,他的内心一次次动摇。王永章开始帮忙在囚徒间传话,在纸上写下丈夫为未出生的女儿起的名字,对同胞的同情和对生命的尊重,驱使他做到一位翻译官能做的一切。在与杜存山的谈话后,他了解了王子阳解救被囚禁人民的事迹,他的心中升腾起一股对自由的追求和永不屈服的精神,这一刻,王永章完成了从冒名者到拯救者的身份转变。他开始计划越狱、为身患鼠疫的同胞偷取药物,他成了众人口中真正的王子阳,成了所有人的希望。
可是最终的越狱行动被日军轻易镇压,他拼命守护的胎儿也落在了日本人的手里,他是一位失败的拯救者。在刑场上,他挣扎着挣脱束缚,带领一众囚徒奔向可能的希望,又被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推下深坑。但他仍然搭起人梯,奋力要把10岁的孙明亮抬出深坑,却又被一颗子弹彻底击碎。从最初被同胞们痛骂为汉奸的王永章,从冒名者成了一位永不屈服的真英雄。他没有能解救任何人,但他的精神鼓舞了所有人在绝望中燃起生的渴望,他们用身体搭起的人梯,就是不屈的民族脊梁。
二、从胆小者到牺牲者
在初被抓进731时,顾博轩惊慌失措,一心只想去到怀有身孕的妻子身旁,他痛哭流涕,懊悔是自己连累了妻子。他胆小懦弱,第一天分发的餐饭是困难时期十分罕见的饺子,王永章将其视为断头饭狼吞虎咽、杜存山习以为常,随遇而安、孙明亮懵懂无知,大快朵颐,只有顾博轩不敢吃,他蜷缩在一旁,失魂落魄。当日本士兵冲进房间,抓走王永章的时候,他面朝墙壁,浑身发抖,不自觉的被吓到生理失控。顾博轩是所有731遇难百姓的缩影,他没有王永章的圆滑,杜存山的淡然,在他的心中只有对家庭和爱人最朴素的情感。他用纸巾搓成线,为未出生的孩子编织了一双纸鞋,他用勺子在苹果上刻下为女儿起的名字,盼着见孩子第一面。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男人,在最关键的时刻,将生的可能留给了别人。在日军组织的拔河比赛上,输的人将面临未知的命运,而他的对面是10岁的孙明亮。当顾博轩主动放手的那一刻,他已经与心爱的妻子和未曾谋面的女儿告别,他牺牲自我,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那一刻的本能反应是黑暗环境中最光辉的人性。
顾博轩的死是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而杜存山的牺牲则是试图唤醒所有人。他是731中最早一批被抓进来的人,他知道731的真相,他藏有监狱门锁的钥匙,但他无动于衷,麻木的苟活在高墙之下。他清楚孙明亮未来将要面对的残酷命运,在半夜试图用枕头闷死这个孩子,或许在他眼里,死亡是一种逃避,更是一种解脱。但直到王永章的出现,燃起了杜存山心中的希望。他为了撕开“健康换取自由”的谎言,唤醒麻木的众人,在日本士兵一次次高喊属于他的代号012时,杜存山怒目圆睁的大吼道:“请叫我杜存山!”。这一刻,他不再是被剥夺姓名的实验品,而重新恢复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杜存山用自己的生命在众人心中播下了一颗不屈和希望的种子,他用怒吼和鲜血告诉所有人,可以剥夺我的一切,但无法抹除我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三、从无名者到证明者
在731部队中遇难的3000位受害者都是无名者,他们被日军称为“马路大”,被降格为带着编号的圆木和试验品。姓名,是个人身份的象征,他承载着人性与尊严,是我们连接社会和文化的纽带,是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人的一种证明。福柯认为“命名”是一种规训权力的象征,是对个性的消除,旨在制造“温顺的身体”。731部队的日军以“马路大”的称呼和赋予编号的行为,否认了每一位受害者作为人的资格,而将他们询唤为非人的工具性客体。他们试图无声无息的抹去每一位受害者在历史中存在过的证明,掩盖非人的罪行,“圆木”和数字编号是731部队对生命最极致的蔑视和控制。
在电影中,冒名者王永章最终完成了“王子阳”这一姓名所承载的责任、杜存山用生命为代价重新夺回了命名的权力和作为人的尊严、顾博轩在临死前为尚未出生的女儿起好了名字。姓名,是一条贯穿影片始终的线索。但《731》并没有局限于对遇害的中国人的哀悼,而是通过不同国家的人喊出自己名字的行为,彰显出影片宏大的国际主义视野,悼念在哈尔滨遇难的每一位受害者,重新还给他们以人的尊严。在电影的开场,当主角一行被赶入平房的洗澡池中,一众苏联人摆脱日军的关押逃到这里,他们拼死抵住房门,阻挡即将破门而入的日军。或许是已然看到了注定失败的结局,每一位苏联人都高声大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希望在场的人能记住自己。影片结尾的高潮,是被日军赶下深坑的的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等各国人民共同搭起人梯,帮助孙明亮爬向光明和希望,随着一声声呐喊出自己的名字,无名者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重新命名,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曾经存在过的证明,都是对侵华日军731部队犯下的反人类罪行的追证与控诉。
四、结语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第80周年,《731》的上映不仅是对那段血与泪的历史的回忆、对3000余名受害者的悼念、对日本731部队刻意掩藏的罪证的揭露,也是对当下和平年代警钟长鸣的敲响。影片无意通过血腥镜头刺激感官,而是以极度克制的手法讲述了不论多么残酷的环境、血腥的镇压、泯灭人性的暴行也无法磨灭人心中善良的微光和对生的渴望,在人类历史的至暗时刻,在面对生死抉择下,依然有圣洁的人性光辉。这段历史不应该被掩埋,血污与圣洁都将永远成为全人类的记忆。
新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