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6月30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这个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运行三年来不仅涌现出一批科研成果,促进深空新质产业发展,还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据了解,由深空探测实验室等发起的国际深空探测学会,计划于7月上旬在合肥正式成立,这将是首个落户安徽的国际组织。
深空探测实验室于2022年正式运行,围绕深空技术、深空科学、深空资源和深空安全四大领域十二个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科学研究引领。这是我国首个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地方政府全力支持、高水平大学全面参与”的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并以黄山主峰“天都”作为第二名称,总部设在合肥,北京设立分部。
三年来,实验室形成了包括8名两院院士、50余名核心骨干人才等在内的团队,支撑了鹊桥二号、嫦娥六号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其中,实验室牵头研制的天都一号、二号地月通信导航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实现月球轨道双星编队飞行,是安徽省首次承担探月工程航天器总体研制工作。“天都星”与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水冰原位热提取系统原理样机等三项成果,都入选安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当前,国际深空探测活动由单一国家独立实施向多个国家联合探测转变。为了创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人才中心和科创高地,深空探测实验室也加大国际合作交流,与60余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同时,创办了一年一度的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吸引了上百位外国专家、30多名院士出席,在国际航天界产生重要影响。
记者了解到,深空探测实验室还联合国家航天局探月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发起成立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并计划于7月上旬在合肥召开成立大会。这是首个由中国牵头发起的航天领域非政府国际科技组织,也将是落户安徽的首个国际组织。
据了解,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旨在打造深空探测领域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合作平台,汇聚全球科技力量,推动学术繁荣和创新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编辑 彭玲
新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