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机器人新赛道上频频发力,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引领、特种机器人为亮点、服务机器人为特色,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将京津的“智力”与唐山的“制造力”深度融合?前不久,一场京冀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进一步拉近了两地产业协同的距离。
牵手京津,唐山找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的“密码”,正逐步构建机器人产业“研发—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
10月10日,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的显示大屏上,各类生产信息一览无余。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摄
创新形式,开辟协同聚智新领域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对接会上,我们和北京相关企业及潜在客户进行了对接,效果很好,后续的沟通也在进行中。”10月9日,在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北鹰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付亚杰告诉记者。
“我们公司是国内机器人视觉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企业团队掌握机器人系统、AI视觉算法、数字智能化三大核心技术。”付亚杰说,无论是研发需求还是业务拓展,对接京津都是公司的迫切需求。
付亚杰所说的对接会,是9月16日在北京举办的北京·河北机器人产业共享智造对接会。这场对接会不仅是京冀两地机器人产业界的一次握手,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第二个十年,产业协作已从初期的转移承接迈向深度融合。”唐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学忠表示,北京拥有全国最密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但制造业空间有限;唐山有较强的制造能力和完备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却面临核心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短板。
新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