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辈子,最头疼的事儿,不是在战场上跟人玩命,而是回到家,看自己的几个儿子。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他自己,从燕王一路砍到皇位,妥妥的“创业皇帝”,结果生了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让他闹心。
大儿子朱高炽,是个200多斤的大胖子,胖到什么程度?走路都得俩太监扶着,不然下一步就可能摔个嘴啃泥。而且身体贼差,三天两头生病,一副随时要“驾鹤西去”的样子。
二儿子朱高煦,简直就是朱棣的复刻版。身高马大,勇猛好战,在“靖难之役”里,那叫一个猛。好几次朱棣被人家打得快扛不住了,都是这个二儿子带着兵冲进来,硬生生把老爹从鬼门关捞回来。
三儿子朱高燧,跟他二哥一伙,但更像个跟班,存在感不强。
这剧本,谁看了不迷糊?一边是病怏怏、走不动道的胖子,一边是战功赫赫、能打能拼的战神。按理说,皇位给谁,答案不是明摆着的吗?
朱高煦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当年靖难之役打得最惨烈的时候,朱棣被建文帝的大军围困,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朱棣看着拼死杀回来的朱高煦,激动地拍着他的背说了一句让他记了一辈子的话:“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啥意思?就是说:我那大儿子身体不行,你小子好好干,未来可期啊!
这就是赤裸裸地“画大饼”!朱高煦当场就信了,从此打仗更卖力了,心里早就把太子宝座当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可他万万没想到,老爹朱棣,是个画饼大师,更是个顶级PUA高手。
仗打完了,江山坐稳了,朱棣却犹豫了。他确实欣赏二儿子的勇猛,那股子狠劲儿,太像年轻时的自己了。可问题是,也太像了。朱棣自己就是造反上位的,他能不清楚一个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亲王有多大威胁吗?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皇位来路就不正,是从侄子手里抢来的,天下人都在背后戳脊梁骨。如果他再废长立幼,不遵守老祖宗朱元璋定下的规矩,那史书上还不得把他写成一个彻头彻尾的乱臣贼子?
所以,永乐二年,朱棣一咬牙,还是把那个胖儿子朱高炽立为了太子。
朱高煦当场就炸了,心态彻底崩了。凭什么?我为你流血流汗,九死一生,结果皇位给了一个胖子?他不服,开始处处跟太子作对,甚至私自招募了三千精兵,就等着他爹哪天嗝屁,或者他哥哪天病死,他好第一时间冲进京城抢位置。
可朱棣真的只是因为祖制才选的大儿子吗?
当然不是。他之所以敢把宝押在这个病秧子身上,是因为他手里还捏着一张王炸——皇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就是那个胖太子朱高炽的儿子。这孩子,简直就是个天才。从小就聪明伶俐,能文能武,深得朱棣的喜爱。据说,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爹朱元璋给了他一个大圭,上面刻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醒来后,正好听说孙子出生了,朱棣高兴坏了,亲自跑去看,抱着刚出生的朱瞻基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这个梦的真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朱棣对这个孙子的偏爱,是写在脸上的。
朱棣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大儿子虽然胖,但他仁厚,能守成;更重要的是,他有个好儿子!我把皇位传给朱高炽,实际上就是提前预定了下一任的皇帝是朱瞻基。这叫“隔代指定”,一箭双雕。
为了培养这个宝贝孙子,朱棣是下了血本的。亲自给他找最好的老师,比如那个神神叨叨的和尚姚广孝。每次北伐,都把朱瞻基带在身边,手把手教他怎么打仗,怎么处理军务。甚至还破天荒地给皇太孙设立了规模高达两万五千人的亲卫部队,这权力,都快赶上太子了。
所以,就算胖太子朱高炽真的命短,死在了朱棣前头,皇位也绝对轮不到朱高煦。朱棣会毫不犹豫地把皇位直接传给皇太孙朱瞻基。朱高煦从头到尾,都只是个陪跑的。
历史的走向,也印证了朱棣的深谋远虑。
朱棣死后,胖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可惜他身体实在太差,当了不到一年皇帝就病死了。
机会来了!朱高煦觉得自己的时代终于到了。他哥死了,现在是他那个毛头小子侄子朱瞻基当皇帝。他一个手握重兵的王爷,还怕个娃娃?于是,宣德元年,朱高煦在乐安州扯旗造反,要复刻他爹当年的“靖难”神话。
可惜,他爹是“战神版”,他顶多算个“低配版”。
他以为自己能像爹一样势如破竹,结果侄子朱瞻基比他想象的狠多了。朱瞻基御驾亲征,大军压境,朱高煦连一个月都没撑住,就灰溜溜地投降了。
他的下场,堪称明朝历史上最惨烈的笑话。朱瞻基把他抓回北京,关在一个三百斤重的大铜缸里。有一次,朱瞻基去看他,结果朱高煦在缸里使坏,用蛮力把铜缸顶了起来,想把皇帝绊倒。
这一下彻底激怒了朱瞻基。皇帝下令,在铜缸周围堆满木炭,点火!
三百斤的铜缸,成了一个巨大的青铜烤炉。朱高煦这位曾经的战神,就在里面被活活烤死,连骨灰都没剩下。
其实,朱棣的三个儿子,没一个省油的灯。老三朱高燧,看着低调,其实也参与了朱高煦的谋反计划。但他比二哥聪明,一看风头不对,立刻跪地求饶,主动交出兵权,表示自己是被猪油蒙了心。朱瞻基为了稳定局势,也就放了他一马,让他安度晚年。
你看,同样是野心家,一个死磕到底,被做成了“铁板烧”;一个见风使舵,保全了富贵。
回过头来看,朱棣的选择是何等正确。他没有被一时的战功蒙蔽双眼,而是看到了一个帝国的长治久安,需要的是稳定和传承。那个200斤的胖太子,或许不是一个开疆拓土的雄主,但他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更重要的是,他为大明王朝生下了一个“仁宣之治”的开启者。
朱高煦的悲剧,一半源于他自己的野心,另一半,又何尝不是源于他那个“画饼大师”父亲曾经给过的希望呢?当希望破灭,剩下的,就只有疯狂和毁灭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来不会为谁的意气用事而停留。
新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